首先是認識跳蝻:剛出土的跳蝻為淡黃色,2—4個小時后變為麻麻色,頭上有二根觸角,在陽光下其最頂端看去為白色。
然后是采山三看:一看地面,以跳蝻本身為識別目標;二看竹桿上,如跳蝻出土10—24小時后,跳蝻出土處竹桿有許多跳蝻往上爬,在10-22米遠可見到。三看柴葉及蛛網上,跳蝻上竹后取食竹葉排泄,有許多跳蝻的糞便掉落在柴葉上,據此可知竹上有無跳蝻。
1、打針徹底滅蝻。
首先,確定注射范圍。如果見到的是未上竹的跳蝻,注射范圍為跳蝻區及周圍5—10米竹。如果見到的是跳蝻蟲糞,則注射范圍為蟲糞區及周圍2—4米竹。
然后,用手電鉆,或木棒鋼釘打眼工具在其范圍內的立竹基部竹腔壁上打眼,拿注射器抽取殺蟲雙原液從注孔中向竹腔內注20毫升。
2、多次噴霧、噴粉防治。
非竹林區跳蝻,每次每畝用殺蟲雙0.25-0.5公斤,在跳蝻發生區及周圍2---3米范圍內噴霧藥殺,或者用專用粉劑噴粉藥殺。雨后須再次偵察跳蝻,發現又有跳蝻出土,一定要重新噴施藥殺滅。
1、跳蝻出土后,晴天只需24小時全部上竹。
2、跳蝻出土時間不一。陽坡,竹林稀,柴葉少的產卵地跳蝻出土早,陰坡、竹林密、柴葉多的地方跳蝻出土遲。同一處產卵地跳蝻出土時間也不一,他們可相差10—40天時間,一般為20—30天。
3、竹林內、竹林外都有跳蝻出土。如竹蝗去年發生的竹林附近林內(這里一般地表雜灌稀少)、土中,及麻竹山中。
4、竹蝗是瘟疫。中等密度的產卵地跳蝻不治,一畝可擴散到147畝。密度很大時,一畝產卵地跳蝻可吃光147畝竹林的竹葉。要想消滅竹蝗這一瘟疫,治蝗要"治早治小治徹底",免留后患。